電子元器件基本常識:半導體致冷技術
理論簡介
半導體致冷亦稱電子致冷也叫溫差致冷,是由半導體所組成的一種冷卻裝置,於1960年左右才出現(xiàn),然而其理論基礎帕爾帖效應可追溯到19世紀。如圖:
這是由X及Y兩種不同的金屬導線所組成的封閉線路,通上電源之後,冷端的熱量被移到熱端,導致冷端溫度降低,熱端溫度升高,這就是著名的帕爾帖效應。它是建立在帕爾帖效應的原理基礎上,這個古老的溫差電現(xiàn)象早在19世紀初期帕爾帖就發(fā)現(xiàn)鉍—銻組成的熱電偶,帕爾帖效應很顯著。塞貝克也收集了少量的半導體材料,都因溫差電動勢,數(shù)值小,無實用價值。因此,帕爾帖效應發(fā)現(xiàn)后的一百多年里,這個效應一直無法到應用。
直到本世紀五十年代,蘇聯(lián)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約飛院士對半導體進行了大量研究,于一九五四年前發(fā)表了研究成果,表明碲化鉍化合物固溶體有良好的致冷效果。這是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熱電半導體材料,至今還是溫差致冷中半導體材料的一種主要成份。約飛的理論得到實踐應用后,有眾多的學者進行研究到六十年代半導體致冷材料的優(yōu)值系數(shù),達到相當水平,才得到大規(guī)模的應用,也就是我們現(xiàn)在的半導體致冷器件。
我國半導體致冷技術始于50年代末、60年代初。當時在國際上也是比較早的研究單位之一。60年代中期,半導體材料的性能達到了國際水平,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我國半導體致冷器技術發(fā)展的一個臺階。在此期間,一方面研究半導體致冷材料的高優(yōu)值系數(shù),另一方面拓寬其應用領域。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,獲得了半導體致冷器。因而才有了現(xiàn)在的半導體致冷器的生產及其二次產品的開發(fā)和應用。半導體致冷器件結構示意圖:
致冷現(xiàn)象概述
在科技領域中存在著多種致冷方法,吸收式、機械壓縮式和半導體致冷,電子致冷的現(xiàn)象是溫差電效應:
1、塞貝克效應(SEEBECKEFFECT)
1821年,德國入賽貝克發(fā)現(xiàn)了當兩種不同的導體相連接時,如兩個連接點保持不同的溫度,則在導體中產一個溫差電動勢:
V=a△T
式中:V為溫差電動勢
a為溫差電動勢率(賽貝克系數(shù))
△T為接點之間的溫差
2、帕爾帖效應(PELTIEREFFECT)
1934年法國人帕爾帖發(fā)現(xiàn)了與塞貝克效應的逆效應即當電流流經兩面?zhèn)€不同導體形成的接點處會產生放熱和吸熱現(xiàn)象。放熱或吸熱由電流的大小來決定。
Q=aTI
式中:Q為放熱或吸熱功率
a為熳差電動勢率
T為冷接點溫度
I為工作電流
3、湯姆遜效應(THOMSONEFFECT)
當電流通過存有溫度梯度的導體時,導體要放出或吸收熱量。
Qτ=τI△T
式中:Q為放熱或吸熱功率。
τ為湯姆遜系數(shù)
I為工作電流
△T為溫度梯度
原理簡述
1、半導體致冷的原理:把一個N型和P型半導體的粒子用金屬連接片焊接而成一個電偶對。當直流電流從N極流向P極時,2.3端上產生吸熱現(xiàn)象,此端稱冷端而下面1.4端產生放熱現(xiàn)象,此端稱熱端如果電流方向反過來,則冷熱端相互轉換。由于一個電偶產生熱效應較?。ㄒ话慵sIKcal/h)所以實際上將幾十。上百對電偶聯(lián)成的熱電堆。所以半導體的致冷即一端吸熱一端放熱,是由載流子(電子和空穴)流過結點,由勢能的變化而引起的能量傳遞,這是半導體致冷的本質。
2、半導體致冷的過程:電子由負極出發(fā)經過金屬片流向P點4,到P型,再流向P點3,結點金屬片從結點2,到達N型,再返過結點1,到達金屬片回到電源正極。由于左半部是P型,導電方式是空穴,空穴流動方向與電子流動方向相反,所以空穴是結點3金屬片,到P型,再到結點4金屬片,最后到電源負極。結點4金屬中的空穴具有的能量低于P型中空穴能量,當空穴在電場作用下要從3到達P型,必須要增加能量,并把這部分勢能轉蠻為空穴的墊能。因而在結點3處的1金屬被冷卻下來,當空穴流向4時,金屬片曲于P型中空穴能量太子金屬中空穴的能量,因而要釋放多余的勢能,要將熱放出來這4處的金屬片是被加熱。右半部是N型,與金屬片聯(lián)接是靠自由電子導電的,而在結點2金屬中勢能低于N型電子勢能,當自由電子在電場作用1電子通過結點2到達N型時必然要增加墊能,這部分勢能只能從金屬片勢能取得,同時必然使結點2金屬片冷下來。當電子由N型流向結點1金屬片時,由于電子從勢能較高的地方流向勢能低處,故要釋放多余的墊能。并變成熱能,在結點1處使金屬片加熱,是熱端。
3、半導體致冷器件的性能:在應用致冷器前,要進一步的了解它的性能,實際上致冷器的冷端從周圍吸收的熱Qл外,還有兩個,一個是焦耳熱Qj,另一個是傳導熱Qk。電流從元件內部通過就產生焦耳熱,焦耳熱的一半傳到冷端另一半傳到熱端,傳導熱從熱端傳到冷端。
產冷量Qc=Qπ-Qj-Qk=(2p-2n).Tc.I-1/2j2R-K(Th-Tc)
(式中,R表示一對電偶的總電阻,K是總熱導。)
熱端散掉的熱Qh=Qπ+Qj-Qk=(2p-2n).Th.I+1/2I2R-K(Th-Tc)
從上面兩公式中可以看出,輸入的電功率恰好就是熱端散掉的熱與冷端吸收的熱之差,這就是“熱泵”的一種:Qh-Qc=I2R=P由上式得出一個電偶在熱端放出的熱量Qh等于輸入電功率與冷端產冷量之和,相反得出冷端產冷量Qc等于熱端放出的熱量與輸入電功率之差。Qh=P+QcQc=Qh-P應用半導體致冷器作為特種冷源,在技術應用上具有以下的優(yōu)點和特點:
1、不需要任何致冷劑,可連續(xù)工作,沒有污染源沒有旋轉部件,不會產生回轉效應,沒有滑動部件是一種固體器件,工作時沒有震動、噪音、壽命長,安裝容易。
2、半導體致冷器具有兩種功能,既能致冷,又能加熱,致冷效率一般不高,但致熱效率很高,永遠大于1。因此使用一個器件就可以代替分立的加熱系統(tǒng)和致冷系統(tǒng)。
3、半導體致冷器是電流換能型器件,通過輸入電流的控制,可實現(xiàn)高精度的溫度控制,再加上溫度檢測和控制手段,很易實現(xiàn)遙控、程控、計算機控制,便于組成自動控制系統(tǒng)。
4、半導體致冷器熱慣性非常小,致冷致熱時間很快,在熱端散熱良好冷端空載的情況下,通電不到一分鐘,致冷器就能達到最大溫差。
5、半導體致冷器的反向使用就是溫差發(fā)電,半導體致冷器一般適用于中低溫區(qū)發(fā)電。
6、半導體致冷器的單個致冷元件對的功率很小,但組合成電堆,用同類型的電堆串、并聯(lián)的方法組合成致冷系統(tǒng)的話,功率就可以做的很大,因此致冷功率可以做到幾毫瓦到上萬瓦的范圍。
7、半導體致冷器的溫差范圍,從正溫90℃到負溫度130℃都可以實現(xiàn)。
通過以上分析,半導體溫差電器件應用范圍有:致冷、加熱、發(fā)電,致冷和加熱應用比較普遍,有以下幾個方面:(1)軍事方面:導彈、雷達、潛艇等方面的紅外線探測、導行系統(tǒng)。
(2)醫(yī)療方面:冷刀、冷臺、白內障摘除器、血液分析儀等。
(3)實驗室裝置方面:冷阱、冷箱、冷槽、電子低溫測試裝置、各種高低溫實驗儀器。
(4)專用裝置方面:石油產品低溫測試儀、生化產品低溫測試儀、細菌培養(yǎng)箱、恒溫顯影槽、電腦散熱器等。
此外,還有其它方面的應用,這里就不一一提了。